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匠心辽品丨桓仁林下山参与盘锦水飞蓟,为何惊艳了世界?
最新动态
匠心辽品丨桓仁林下山参与盘锦水飞蓟,为何惊艳了世界?
2025-03-124

《匠心辽品》讲述品牌故事,发出响亮的声音。《匠心辽品》,衣、食、居、用、行,辽宁优秀消费品工业品牌集体亮相!

人参——百草之王,携带远古基因和神秘气息,聆听着人类的脚步。

一粒人参种子从落地到萌芽大约280天,和人类孕育生命的周期相仿,人参的叶子宛如手掌,主根形如人体,这株以“人”字命名的神奇本草,印证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,也诉说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故事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“人参:味甘,微寒,主补五脏、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惊悸、除邪气、明目、开心、益智。久服轻身,延年。一名人衔,一名鬼盖。生山谷”。

放山,是代代传承下来的采挖人参的方式,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开山日,放山人会杀猪摆宴,上香祈祷,带着虔诚和敬畏走进密林深处寻找人参。

梁代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中写道:“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。”唐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高峰时期,至明代,辽参在全境开始应用,正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所言,今所用者皆是“辽参”。

清太祖努尔哈赤还发明了使人参不坏的保存办法,先蒸煮,再晒干。《满洲实录》中记载:“太祖欲熏熟晒干,诸臣不从。太祖不徇众言,遂熏蒸徐徐发卖,果得价倍常。”

夏秋季节,最适宜采挖人参。人们装备齐整,怀揣着敬意,念诵着“芦长碗密枣核艼,紫皮细纹珍珠须”的辨识人参口诀,走向山林深处。

辽宁林下山参种植起步较早,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六七成左右。密林深处,很多林下山参超过40年参龄,没有任何人工干预,它们是大自然的产物,经过漫长岁月的等待,陆续到了能够采挖的成熟时节。

在辽宁的林下山参产地之一桓仁,勤劳的人们精心呵护着每一株人参。他们遵循着自然的规律,跟随着民族记忆的背影,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困参工艺。满15年参龄的林下山参,经过7道古法困制技术之后再进入加工环节,7道工序分别是:选、困、洗、晒、烘、整、灭,每一步都不能含糊。

经过这样的工序,林下山参里面含有的淀粉转化为多糖,回甘不燥,正所谓好参不上火,关键在于困。

人参的服用方法形式多样,各随所喜。除做菜肴,还可研末冲服,切片含化,泡茶饮用,煎汤服用,共入丸散、熬膏服用,煮粥食用,泡酒饮用等。

目光向海,在辽河入海口的盘锦,水飞蓟也在熠熠生辉,散发个性魅力。

进入新世纪,盘锦水飞蓟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,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水飞蓟素提取基地,也成为国内最大的水飞蓟素生产出口基地。业内有一种说法,世界水飞蓟看中国,中国水飞蓟看盘锦,盘锦水飞蓟产量占世界需求量的七成以上。

水飞蓟的生长周期为110天到130天,每年的3月份种植,7月份就可以收割完成。根据盘锦的气候特征,7月份收割完成之后,农民可以进行下茬种植,增加经济收入。水飞蓟是菊科草本植物,其种子提取物水飞蓟素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,水飞蓟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水飞蓟的种植,有效提高了旱地产值。

水飞蓟油、水飞蓟蜂蜜、水飞蓟茶包、水飞蓟软糖、水飞蓟面膜等,已经陆续推出,逐渐成为值得信赖的网红产品。

从“疏肝利胆”专项研究的生产制造型企业,到苏蓟品牌的创新发展,围绕一株蓟草,付出奋斗和匠心,收获成长与突破,打造中国品牌,走在匠心与奋斗的路上,唯愿“花开中国 籽惠人间”。

《匠心辽品》深度讲述辽宁品牌故事,传递品牌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。《匠心辽品》系列之《人参蓟草》2月15日辽宁卫视18:05温暖呈现。


 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